星期三, 二月 04, 2009

水灾


早回到公司,看到报纸头版的《拿笃大水灾》报导,让我吓了一跳。从家乡拿笃回来只不过十天,想不到竟会发生骤变,熟悉的市区街景已成汪洋一片。

我家座落在郊区山坡上,不会受灾,但我担心在市区上班的姐姐,和载送外甥上学的父亲,打电话向姐姐查询后才放心下来。

记得小时候的家乡很少发生严重水患,但自中学时期开始就频频发生,而且近年好像愈来愈严重。我觉得这可能跟河流上游的伐木活动有关系,因为当地的环境保护一向不严谨,河床及河岸被破坏的消息时有所闻,滥种油棕可能也是破坏湿地的祸首之一。

无论如何,希望家乡的家人和亲友不会在这次水灾中受到很大的影响。

邮票

当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来的邮票,我将它们重新贴在集邮簿里。





英女皇依丽莎白二世加冕(1953年6月2日)的纪念邮票。





原住民的乐器。左上为英女皇依丽莎白二世的肖像,风华正茂。





哲西敦(亚庇)灯塔,今天依然矗立。当时用五十仙通信的情形较罕见。





婆罗洲铁道。1881年是英国北婆罗洲特许公司成立的年份。





山打根岸外的帆船。





我家乡拿笃,苏禄人的船。拿笃地名的来源是“苏禄皇族的领地”。肖像为英女皇依丽莎白二世和她的夫婿费利蒲。





对集邮没有很浓厚的兴趣,也不像小学兼中学同学豪那样对邮票有丰富的知识。不过,我非常珍惜父亲和大哥送给我的邮票。

父亲今年七十多岁,年轻时喜欢集邮,我最喜欢他所收集的一系列北婆罗洲邮票。这些邮票都是他在跟亲友通信的过程中收集的,所以充满岁月的印记。

北婆罗洲系列的邮票大约是父亲在1950年至1963年之间收集的。1963年,英属北婆罗洲参加“马来西亚计划”后改名为沙巴。过后的邮票,我多是不屑一顾。

二战结束后的北婆罗洲时代是一段被人以往的历史,在那短暂的岁月里发生什么事情很少人知晓。我只知道当年的北婆罗洲人相信了“马来亚联邦”领导人的承诺,那是一个“公平、自由、没有歧视、各族人民共存共融”的伟大理想。可是,后果不言而喻。

至于那个被执政者和学校课本形容为“残暴及剥削人民”的殖民者——英国人,在统治北婆罗洲期间又干了什么事呢?抱歉,我无法得知。我只听说,当年北婆罗洲没有“华校师资短缺”的问题。

而且,我也可以从英殖民地政府印发的邮票中,一窥各种原住民纯朴的文化及生活面貌。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