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悲天悯人
-
安华赴英期间接受《金融时报》访问,谈到纳吉要求居家服刑一事。
安华说,他在坐牢期间的经历就如身在地狱,因此,他不希望纳吉遭受和他同样的命运。
我不知安华是不是认真的,但拿自己来做比喻,显然很不恰当,难道他认为纳吉被冤枉,不应该坐牢,所以应该居家服刑甚至无罪释放吗?
更何况,当年是纳吉利用塞夫指控安华鸡奸,...
11 小时前
电影对白提到:如果你不懂我,即使我们在一起,我也是寂寞的;如果你懂我,即使我是一个人,我也不会寂寞......生命的旅途中,我常常选择独处;独处不是因为喜欢寂寞,比起相处得有距离而倍感孤独,我宁愿独处。
如果你懂我,那该有多好呢?因为即使我依然独处,也不会觉得寂寞。
30 条评论:
补充说明。
第一张照片是我家屋外的枯树。
第二张照片是大舅的家。他今年74岁,独居。
第三张照片是我家的柴房,已废弃数年。
第四张照片是我家楼下一隅。
未來的印象靠堆積。
我喜欢最后一张照片。那叫什么?是秋千吗?
如果将来情况允许,我也像在自己的家放一个。
我記得小時候,外婆家也有這樣的千秋,那時我和表姊表妹表弟們很頑皮,不是坐,而是站著晃動著。對面家的鄰居則有雙千秋,我們很喜歡去打搗人家借千秋。
我們,還有鄰居的孩子都長大了。年輕人出外工作,有了自己的家。那些老家沒有過去的喧嘩,剩下幾個老的,舊舊的板屋,好不荒涼的。
很悽涼的感覺....
那是bing bong 哈哈哈哈
好久沒來這裡了,你一直都沒有從我的腦裏抹去。你一直都在我的心理,並不只是在回憶裏。
看了你的图片。我更想家。明天是中秋。又是一个与家人相隔远地的佳节。。。
回家啦?朋友!天大地大,家里还是最安全,最舒服的地方。拿笃虽然是我夫家,但感觉是那么遥远。
已是第二年的中秋节,我依然无法月圆人团圆,去年人在台湾,今年人在吉隆坡
心圆,相信就能圆满一切的不完美吧!中秋节快乐
匿名兄,我不太能体会哦。欢迎稍加说明。
月,不管那种椅子叫什么,不过大家都知道是那样的东西就对了。^_^你买了后放在露台?可以坐在椅子上赏月吗?
蚊子,从前在家的时候,那张椅子几乎是我专属的,让我留下很多回忆。有时候心情很烦闷,就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整个下午,看着太阳下山。如今,好像没有人坐那张椅子了,但它仍摆在那里。
顽童啊,这几天回家,看到家里的环境,和人,有这很强烈的感觉......还有一张没有放上来,那是用背光拍我们屋子,结果拍出来的感觉让我的心情很沉重,很沉重,好像一种阴影把我淹没的感觉。所以当晚就把那张照片delete了。
阿邦,我也不会忘记你的。你不能被取代。得空多聊聊你的生活嘛,让我更了解你的生活。
阿静,阿静,我的相片让你更想家吗?那就尽情地想吧。别让环境和距离把自己的心变冷漠。
築穎,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不是吗?不管是吉隆坡,还是拿笃,都可以成为你的家。祝你和你的家人中秋节快乐。
各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健康,平安。
枯萎、孤独、凌乱、夕阳!?
用你的创造力,让你的家繁盛起来吧!
枯萎、孤独、凌乱、夕阳!
谢谢你为我的照片取了那么贴切的题目!
对了,也谢谢你提醒了我,人类的四大天赋的巨大力量。这四大天赋就是:良知,自觉能力,自主意志,创造力!
你家的照片,让我不禁怀念起那棵曾让我们在树下大快朵颐的红毛丹树......好久以前的事了,久到树已经不在了对吧?
还有你家楼下,曾几何时我们也在那逗留过,翻看旧玻璃柜内的书......过去的时光,总是特别美好!
人就是那樣。。。會離開一個地方去尋找自己的東西,當你離開時別人卻會來占據你離開而留下的空間。。。人永遠在遷徙
彤,那棵红毛丹树应该还在的,只是朱颜改,莉珠和欣蓉早嫁了,我们也年长了,很多人事都不一样。
对了,现在我在楼上的房间让给哥哥,父亲把我的房间改在楼下。那天回家,想起很多事情,辗转难眠,就找旧书柜的杂志看,度过了难熬的一夜。
顽童啊,除了我的房间,很多东西也被其他人取代了,唯独我坐惯的那张bing bong没有人坐,呵呵。
其实有人取代我的位置是好的,我最怕自己的离开会给家人带来无法弥补的失落。
bing bong是福建话,应该吧,因为我家人都这样叫它bing bong
不懂哦。
应该吧,你好吗?
近来的你好吗?
我最近的生活比较平静。
馒头,你是斗湖的mandy?
现在的我是由过去的我累积而成,未来的印象靠(现在)堆积,未来是如何就看你现在的所作所为,看你现在如何去创建。这是我对2楼那位“匿名者”的理解。
没有人取代那位置,也没有人不能取代那位置。Bing bong本如此,何处染尘埃?哈。
Bing bong似客家话。让我想到山打根公公家的秋千。很多儿时回忆。平静温馨。
Bing Bong本如此,何处染尘埃 ,Bing Bong本如此,何处染尘埃......
要是哪一天我离开了,应该有人取代我在你心中的位置吧?但你在我心中的位置,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
U mean…那bing bong在你心中有不可取代的位置?有很多你儿时的回忆?很有意义?…???
是少年时期的回忆。下午时分,我喜欢一个人在缓缓地荡秋千,静静地思考。我不爱外出,不爱读书,我不太合群,我在品味我的忧郁和哀愁。这是我的年少岁月。
我高中时也不太合群。讲堂里,我总是自己坐在一个角落,也不管其他同学是怎么看。但我很爱看书,不是学校指定那些,是看那些…你说会让你*晕*的书。这段时间我人生得到深化。往后舞台的岁月,面对几千的观众,那是种广面人生。两者使我的人生立体起来。我是这样看自己。
有时候回想中学岁月,还是令人缅怀的,尽管被忧郁的情绪笼罩着。
有时候,并非学到很多,懂得很多,就会快乐。忧郁的季节,当中也能体会快乐。
是呀,懂多学多≠一定会快乐。要么不懂,要么可以懂得装不懂,要么就全懂。
学校会教我们奉公守法。但没教我们如何快乐,也没有探讨该如何好好面对死亡…有吗?还是我没专心上课。
学校的课程没有教,但我在求学生涯中体会到: 既痛苦又快乐,既寂寞又美好的道理。
不知如何面对生命,又如何知道面对死亡?
不知生焉知死。同样的,用另个角度,不知死焉知生。“生”和“死”似个相辅相成又对立的统一体,一体两面吧。如果我想要有一个如何如何的生命结局,我就想办法该如何如何好好地活。
我觉得是思维方向的不同:
不知生焉知死:deduction?
不知死焉知生:induction?
但最终想达到的意义都一样吧。
问你一个好玩的问题:
你觉得生、老、病、死4个阶段是人必经之路吗?为什么?
我觉得生老病死并不一定是每个生命必经之路。我只是这样觉得而已,我不是在下定论。很多婴儿被堕胎,这些纯洁的灵魂应该可以马上得到安息吧。抱歉,我不是轮回论者。
所以说,对生死的看法因信仰而异,所以,如何在学校灌输生命教育?
其实你已给了两个答案。很好:-)。只是详细的,见面时再聊吧。
我觉得真理就是没分你我的信仰,适用于全人类和大自然。是不是宗教的,只是个标签吧。细分的话,佛学和佛教是有点差别。
生命的教育也许可从哲学角度去探讨吧。起码,这里的中学教育有叫人去想想生命的意义等等吗?还是熟悉考题讲比较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