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十一月 29, 2014
星期六, 十一月 22, 2014
很重要
星期二, 十一月 18, 2014
Mr.Nobody
星期二, 九月 09, 2014
My Life
如果我们深爱过一个人,我们以后就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去爱另一个人。
星期一, 九月 01, 2014
稳定
最近生活比较稳定,自从两个多月调职后,每天固定的时间起床,上班,下班,吃晚饭,回家,上网,睡觉,然后每个星期固定的时间周休。不再像不久以前,每天都不知道第二天的工作时间会否变动,不知道第二天上班到几点才能回家,也不像更久以前的,每天得考虑如何打发多余的时间。这种生活,叫“稳定”。
然而,这种“稳定”却让我担忧。
从前的生活不稳定,因为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不知道工作方面会出现什么挑战,或者更久以前的情况,担心生意不好而没有收入……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让我未雨绸缪,时常准备好面对生活上的改变,甚至作好远走高飞寻找生活收入的打算。
然而,最近的“稳定”,却让我沉溺于一种假象当中,这种假象,常常让我误以为生活是一成不变的,不会出现任何状况。其实,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稳定”的生活,没有一种生活是永恒不变的,特别是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战,更会趁人不察觉的时候出现。如果人沉溺于安稳的状态,很大可能对突发状况是没有招架之力。
我知道会沉溺,其实该自我警惕,常常警醒,不要眷恋于温暖的生活。
我不属于任何安稳的生活,至少现在不是。
星期一, 八月 18, 2014
藏书
这位姐姐是我的六姐,比我年长8年。我小一时,她已经初三了。大约是她念初一时,马来西亚教育部刚开始采用简体字。这本汉语字典大约是在那时候买的,她用了几年就送给我,所以大概有30年历史了。
这本字典陪我度过很长的一段岁月,也让我学会很多汉字的读音。虽然已经隔了很多年,但这本字典现在还适用,所以,不管我去到什么城市生活,我都把这本字典带在身边。
第二本,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选英汉/汉英词典(1986年出版)。
我记得,这本字典是父亲带我买的,那一年,我念小四或小五。我记得那一天下午,父亲特别载我到镇上的沙白书局买了这本珍贵的字典。
因为打从那时候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利用这本字典(因为没有其它适合的英汉字典),所以我再也没有买过其它英语字典了。结果,我竟然用了廿多年。
记得,我刚出来社会上班那一年,还不流行上网查字典,所以这本字典也帮了我不少忙。
也许是因为它背后对我的意义,所以,不管我到什么地方生活,我总带着它。
第三本,是我自己买的《STPM华文:中国文学史》。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学历很低,只有中学程度,偶尔,我会为这件事感到遗憾。某一年,大概是2005年,我有了继续升学的念头,所以买了这本中六程度的文学史自修。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我不打算进修,这本文学史也被我冷落了。
不过,它代表着我曾经有过的某种崇高的理想,某种年轻岁月里才有的热诚,所以我依然带着它;即使我已经不记得它的内容了,但我看到它,想到自己曾经买过它,读过它,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温暖。
以上就是我最珍贵的几本藏书了。
星期三, 八月 06, 2014
星期二, 八月 05, 2014
三人
昨晚睡觉前听了James Vincent McMorrow的歌,今早起床后,音乐还在耳边响起,于是我又睡回去。
再醒来,却进入另一种情景,仿佛置身在一片阳光灿烂而空旷的地方,眼前有三个人。其中一个是长着短胡子的男人,好像James Vincent McMorrow那样忧郁的男人,但比较瘦小;他背着一个双脚残疾的女子,就好像漫画《守护她的51种方法》中,那个在东京大地震后背着女友茫然地逃生的乐手那样,不过这个残疾女子是活的。
还有一个是身形稍高,头发稍长,穿着土黄色夹克,令人产生亲切感的年轻男人。他和那一对男女在旅游和流浪中相遇,然后结伴一起走。
我看着这三个人,渐渐地,我明白了他们之间产生了某种真挚的感情。他们一起在天地间流浪,后来去到一个暂时落脚的地方。他们在铺满圆石子的地上睡觉,虽然辛苦但感到很快乐,因为他们的心彼此紧紧地靠在一起。
这时候,我明白了,这个年轻男子就是我。
“我”醒来后,却发现那对男女不见了。“我”很惊慌地,到处找他们,却直觉他们已经离开了。同时,我却看见那一对男女在远处,隔着河流看向“我”的方向,心中无比悲伤。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告而别,因为他们不想连累“我”,他们知道“我”一定不让他们离去。
然后,我就醒了,心中无比悲伤。
星期一, 八月 04, 2014
星期日, 八月 03, 2014
魔性
其实,我只记得我喜欢的电影情节而已。
话说回头,我看过的电影不多。
2001年至2009年,我住在公司宿舍,没有电视,我也没有买光碟,没有在家看电影的习惯。当中有几年,我会经常一个人去看半夜场,那时候,亚庇前宝龄电影院(旧GSC)还没有拆除,看完半夜场后已经是凌晨两点,我会到对面的成功卫星市,光顾一个看似前黑社会老大在营业的“哈利路亚炒馃条”档子,然后一个人呆到凌晨3点多才回宿舍。那些时光,那些画面,仿佛看电影前和看完电影后,都是戏般梦幻。
因为没有其它娱乐和消遣,当年的我,很珍惜每一部有机会看的电影。
过后有一年的时间,我很常跟另一个人一起看电影。再后来,我就回拿笃了。呆在家乡拿笃的日子,我学会上网看电影。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在拿笃的日子,上网看过什么电影,我多半没有深刻的印象。
2012年回到亚庇,和《Chuck》(超市特工)的男主角一样,我也在姐姐家住了一段日子。那时候,我唯独喜欢看Astro的413电影台,其它台很少看。那时候倒也看过几部难以忘记的电影。
同一年年中,我搬去自己的公寓,开始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后来才去打工。两年多以来,我始终没有买电视,也没有可以放映光碟的电脑。由于我居住的这一区不能装Streamyx,所以也渐渐地没有上网看电影了。我在家的时候,看书。
之前,我以为自己会常常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但是,这几年,电影院的人潮多了,我也很少到电影院看电影。
也许,我爱的,并非电影,而是那种处在偌大的漆黑空间里,等待下一刻的世界会给你什么惊喜的那种感觉,就好像堂本刚的日剧《回到原来的世界》那样,几个独自看电影的人,因为电影的魔咒或什么原因,而回到原来的世界。
也许,只是想回到原来的世界。
星期四, 七月 24, 2014
末日情结
原来,自己买了房子2年多以来,一直不想买家具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隐藏在心里的末日情结。不解释。
描述末日的电影多不胜数,当中有很多我都爱看,唯独这一部《末日情缘》(Seeking a Friend for the End of the World)我却最爱。
它的电影评分不高,但电影的评分充其量只代表影评人或一般大众对一部电影的剧情、情节铺排、拍摄技巧、演员演技等评价而已。可是,看电影的是每一个“我”;每一个“我”对每一部电影都有主观的看法,得看哪一个情节、对白或画面触动了“我”。
我从前说过,有些书,有些电影,看的时候没有什么深入的想法,但是隔了一段时间,电影或书本的画面在心中发酵,让人很想重看,否则就会念念不忘。《末日情缘》也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我记得自己是几年前在姐姐家看这部电影,有些画面现在却浮现起来,特别是男女主角对望着迎接末日的那一幕。那个画面,似乎和自己心中远久回忆的画面重叠。
没错,我有末日情结,我一直有末日情结。从我在那边荒般的小镇成长的过程里,早就种下它的种子。无法解释。
说回《末日情缘》这部电影,看到出演男主角的是Steve,大家都以为这是一部喜剧。它当然是喜剧,但它笑中有泪。比如当中有个情节,讲述末日即将来临时,一些人仍然衣冠楚楚地上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面临自己的“末日”,仍然若无其事地生活着,这不也是跟电影所描绘的一样吗?
不过,男主角最终和他的朋友Penny一起迎接末日,没有伤感,没有痛苦,却让人满眶眼泪。
我也在寻找我的Penny。
星期一, 七月 21, 2014
生活杂记
原来调职就是这么一回事。
话说,上个月中,我被公司调职到另一个部门,根据新部门的规定,工作时间固定在中午12时到晚上8点。实际上,由于我的责任更重了,所以经常超时工作,而且一个星期只有一天的周休也经常被牺牲掉。算一算,一个多月以来,我保留给自己的时间其实很少,也很少接触到工作以外的人,甚至连阅读的时间也没有了,因为回到家已经很累。
想一想,为了这份新的差事牺牲了这么多时间,其实很不符合经济效益,这一点让我心理不平衡。
这种情况,自我安慰,其实改变不了什么,唯有自我鞭策,希望提升工作效率,然后提早下班,找个地方坐下看书。这也是我现阶段最想做得事情。
另:其实这份职位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至少我可以骂人了,比如“你第一天上班咩? ”、“你到底看不看得懂自己在写什么?”、“狗屁不通!”等,其实也很爽。
星期二, 六月 17, 2014
星期一, 六月 09, 2014
伤心部落格
V说,告别部落格那段日子是很开心的,因为她都用文字记录不开心的事。所以,她害怕重返部落格会掉入情绪低落的陷阱。
我想说,其实我离开部落格那段漫长的岁月,日子也是过得挺开心的。不过,当我结束那样的日子后,就开始重新写部落格了。
其实,开心或不开心,并非部落格所引起的。因为开心或不开心是 “因”,部落格才是 “果”。
当我开心的时候,日子过得快活,天天看书看电影,就忘了写东西的感觉。后来,我改变了生活方式,当我日子过得郁闷,心中累积了一些情绪的时候,就开始寻找宣泄的管道,于是又记起写东西的感觉了;手也蠢蠢欲动,于是就重新写部落格了。
毕竟伤心的话,不能随便对人说。
于是,私密程度比较高的部落格,就成了我宣泄伤心和失落的地方。把这些情绪化为文字,心就比较痛快了。至于那些劝我不要伤心的善意留言,我都善意地给予忽略。抱歉。
当然,也不是全部帖子都是用来宣泄的,偶尔也有一些快乐的事情想要分享。即使没有人看到也不要紧,也许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翻回去看了,也会开心。
就算是伤心的事情,也许隔了几年后,翻回去看,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
星期日, 六月 08, 2014
开心
其实我今天挺开心的,因为我在下午出席了友谊花开学生理事会的电影分享会,而且很久不曾像这样开心了。
说真的,我好像很多年没有出席过学生理事会举办的活动了,之前出席的几个给我留下不提好的印象。也许以前我对学生们“有所求”,所以衡量的标准很严格,但是现在我对他们“无所求”,反而觉得让我感到惊喜。
言归真传,今天学生理事会播放的电影是我很喜欢的,我之前看了至少两遍。要是真的用心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自然就会知道我讲的是什么电影。
我开心是不但是因为他们播放我喜欢的电影,也是因为可以和我喜欢的学生们一起看电影,感觉他们真的是我的学生似的。我之前就说过,我比较喜欢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是因为不必迁就其他人的喜好或是时间。不过,如果和一班我喜欢的人一起用心看一部电影,大家一起随着剧情欢笑或者感动,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喜欢友谊花开的学生,因为他们和我在不同的年代里做着类似的事情,我还曾经带领过一班友谊花开学生搞活动。如果没有真心参与过这个团体的话,是不会有这种情感的。
不过,今天下午的电影,我只看了一半,因为我赶着出席另一个活动,因为工作的原因而不得不出席的活动。但是,我已经很开心了。
星期三, 六月 04, 2014
星期二, 五月 13, 2014
母亲的礼物
父亲走了不到一个星期,我就从家乡赶回四百多公里以外的城市,继续每天忙碌地工作。隔了一段时日,我打电话回家,母亲还没有听到我的声音,就哭了。不是边说边哭的那种,而是近似肝肠寸断地抽泣那种哭法,向我哭诉她的失眠与寂寞。
这就是我的母亲。
小时候,乡下的老家大部分时候都是由我、残疾的哥哥和母亲三个人在守着。我记忆中最早的印象,是病得瘫在布兜吊床上的自己,望着照顾我的哥哥和母亲的画面,还有母亲那抽泣式的说话语调,和她那直透我灵魂里的爱与哀伤。
随着我逐渐成长,我成为母亲唯一的倾诉对象,她会连绵不绝地向我细诉她的欢乐与埋怨,但更多的是她的寂寞、哀伤、忧虑,以及她对不在身边的儿女的思念,和家里经济的惨况等等。在这期间,她教了我很多东西,包括节俭、温柔、有礼,还有最特别的东西——哀伤。
母亲对我的爱很特别,她不让我从她的身边离开,她的手法就是她的哀伤,仿佛那就是爱。特别是在我大哥不幸走了之后,在一段漫长的岁月里,我一直陪伴着她度过。所以,在这段岁月里,我自己学会了一样技能——品味哀伤。
我很小就知道自己跟别的小孩不一样。我知道什么是哀伤。
我看书看到投入的时候,我会哭。我听故事的时候,也会这样。
一天夜里,在福音车上,主日学唯一的教师宣布即将离开的消息,我哭了。不是边说边哭的那种,而是默默地躲在一角抽泣的那种。那种失去重要东西的感觉,二十多年后,我还记得。
在教堂的生活营里认识了可以谈天的对象,几天之后,我没有和对方道别,因为难过得躲在房间里默默抽泣。往后很多年,我都视对方为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
有时候我会化哀伤为承诺,化承诺为耐心。刚上中学时,某个小学同学的离去让我感到很难过。为了和对方取得联系,我会锲而不舍地写信,即使对方从拿笃搬去斗湖,从斗湖搬去纳闽,从纳闽搬去亚庇,从亚庇再搬去斗湖,我还是能够和对方取得联系。而在等待对方回信的漫长时光里,我会守着这份承诺,天天盼望着对方的音讯。
我知道,我不一样。我的爱很特别,我的爱很哀伤。尽管我的我的哀伤很哀伤,但因为这是母亲给我的礼物,我只能接受它,我只能去细细地品味,去爱惜它。
对不起,如果我的哀伤让你感到很困扰,我向你道歉,但我无法放弃它。因为它和我的爱已经连成一体,没有它,就没有爱。
你可以离开我,你可以唾弃我,但请让我品味我的哀伤。
星期四, 五月 01, 2014
雨果的冒险
因为这部电影,我才明白谁是乔治梅里叶,我才明白科幻电影的鼻祖《月球之旅》是在什么时代背景和环境之下产生。
如果你有看这部电影,就会比较容易明白《认识电影》这本书的第一章讲些什么。你会了解书中所提到的“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电影的最基本区分,也会明白这两种类型的电影是在什么环境之下诞生。
当然,看到《海扁王》女主角Chloë Grace Moretz出场也是一大惊喜,这是她在童年时期所演的最后几部电影之一。随着进入少女时代,她演的电影就不好看了。
星期三, 四月 30, 2014
星期二, 四月 29, 2014
星期一, 四月 28, 2014
星期六, 四月 26, 2014
星期二, 四月 22, 2014
最好的朋友
The Descendants
星期日, 四月 20, 2014
星期五, 四月 18, 2014
星期三, 四月 16, 2014
星期二, 四月 08, 2014
群
星期一, 四月 07, 2014
杂记
大老板来了,同事们热情过度,以致热昏了头脑,在晚宴上大出洋相。没有看到大老板小老板们一整个晚上苦着脸。
只有我无动于衷。
xxxx
老板,您不用解释,我知道什么是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
老板,我这种小人物,只是混两口饭吃而已,别给我太大的责任,我承担不起。
xxxx
两个星期前,卖完亚航AirAsia股票,全部资金买了Trop和Glomac。加上一丁点的Asia Brand,全副身家都在这里了。
Air Asia让我大出血,投资补习中心失败远远不及这样伤。但很奇怪地,我心里没有怪Air Asia,反而因为自己没有陪伴它共赴时艰而感到一丝内疚。
希望有一天,它可以将Malindo连根拔起。至于另一家有翼的,早已回天乏术,不值得一谈。
星期二, 三月 25, 2014
钟怡雯精选集
星期日, 三月 23, 2014
星期六, 三月 22, 2014
清清白白杯
星期五, 三月 21, 2014
星期六, 三月 15, 2014
敦法公园
果然,因为太久没有运动的关系,我爬到半山就想吐了,有点想放弃。不过,看到两名年迈的长者跑在我的前面,我对自己感到很惭愧,于是就撑着爬到山顶去了。
星期六, 三月 01, 2014
关于H
昨天下班时,看看登记簿,发现自己已经工作超过12小时了。吃完晚饭,回到家已经10点多。当时,我觉得自己像一只生物钟坏掉的蜜蜂,劳碌而且作息时间不正常……
原来,比起在新加坡的H,我简直是太悠闲了。我每个星期还有一天周休,可以什么都不用管,可是H已经连续忙了两个月,新年也没有回家,平时也没有假期,而且经常忙到三更半夜。
凌晨的时候,H联络我,风风火火地,谈了一些事情。H说,从这个月起会陆续还我一点钱。H还说:you created chance for my future hence its my time to return what you deserve。
好吧,既然H这样坚持,我就等着吧。毕竟我也需要用到钱。
虽然没有对H说出口,但是我心里非常感激H的信守承诺,还有记得我从前对她施加的小恩小惠。
也许,现实并不是那么糟糕。
星期日, 二月 23, 2014
星期四, 二月 20, 2014
星期一, 二月 17, 2014
生活之旅
星期日, 二月 16, 2014
下雨的星期天
雨天上班让人觉得疲累,下雨的星期天上班更是特别疲累。
下雨的星期天,应该是一整天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做才对。有一首曲子就叫做《下雨的星期天》,根本就是专门用来放松及沉淀的日子。
但是,星期天不是我的周休日,我一个星期只有一天周休,落在星期二,看着别人忙碌地上班,我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为什么只有那些有家眷的同事才可以在星期日休息呢?那些单身的同事不能在星期天休息,恐怕永远也得维持单身,因为当有喜欢的对象来邀约的时候,很可能就落在星期天。这样下去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没有爱情滋润的人永远没有爱情滋润,这是非常不公平的。难道有家眷的人就有特权吗?
当然,我并非说自己想要成家或什么的,我只是想说,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忙碌这种感觉真不好受。这也是我三番四次离开这个行业的原因,等哪一天我忍受不了的时候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逃离。
星期三, 二月 05, 2014
恨铁不成钢
对你说“恨铁不成钢”,不是叫你去赚多多钱,然后就可以“成钢”,而是希望你努力练就一颗稍微比较坚强而干练的心。
如果你有一颗坚强而干练的心,你会有足够的聪慧去听别人细诉,理解他们的话语。
如果你有一颗坚强而干练的心,你会认真追求生活,做事情全力以赴,日子不会得过且过。
如果你有一颗坚强而干练的心,你可以独自从低潮中站起来,屡败屡战,追求美好的生活。
如果你有一颗坚强而干练的心,你可以承担责任和使命,支持自己,扶助弱小的人。
你说你要回去台湾念研究所,好,有志气。不过,你确定你准备好了吗?
有一个人也说过要半工半读,结果却是:作业多到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如何去打工?所以她最终仍需要亲友的支援。
你说要念研究所,好,有上进心。我以为你对学术研究没有兴趣。
如果你念研究所的目的是要赚更多钱,那我劝你先想想自己未来的事业规划。有了硕士学位,就一定能赚更多钱吗?在沙巴,很多人都从事跟本身专业学术背景不一样的事业。除非你说,你的目的只是想回台湾,那你就回台湾工作,何必念研究所呢?
如果你说你非回台湾不可,那你就回去吧。因为只有你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我祝福你。
星期一, 二月 03, 2014
无奈
前几天在晚上搜寻教育资料时,发现两篇题为:《正视孩子的情绪问题》《正视孩子的情绪问题(下篇)》的文章,其实是我在八年前或九年前写的。当时,主讲人在亚庇建国中学主讲相关课题,我从头到尾纪录重点,然后撰文报导。想不到,这两篇文章在中国大陆一些教育网站流传。其实,我不介意自己辛苦整理的报告被人放上网(没有注明撰写人),我介意的是可能会有人利用主讲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牟利。
对于这种事情,我感到很无奈。如果当时想到主讲人的演讲内容会被那么多网站转载,我当时也许不会写得那么仔细吧!现在只好往好的方面去想,说不定这些文章被一些比较好的网站转载,然后让一两个中国大陆小孩或家长受惠呢!这样想比较比较好。